中国产业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分析
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上发挥的作用明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个年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的新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难题日益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迫在眉睫。
1.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再到发展成为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实现了从Game Taker到Game Maker的转变,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多边体制中来,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和透明度五个方面履行入世承诺,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建立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001-2011年,中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额由5097亿美元扩大至3.64万亿美元,共计增长6.14倍。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2012年中国经济遭遇外需疲弱,消费、投资同步回落的不利局面,对外贸易如何突出重围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难题。
2.中国产业结构变动
产业是经济的基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78年开始至今,第一产业呈现出波动性下降趋势,2007年以后维持在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相对稳定,维持在40%-50%之间,而第三产业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从产业结构变化上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带动。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偏低。
3.实证分析
3.1 变量描述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一、二产业占整个GDP的份额会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所占整个GDP的比重是不断上升,所以以TI来代表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是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目标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也即提高TI值,用TI表示第三产业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选择这样一个变量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本文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分别考察产业结构升级与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之间的互动关系,选取IM代表我国历年贸易进口额,选取EX代表我国历年贸易出口额。
3.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的互动关系,考察IM与TI以及EX与TI之间相关度。考虑到IM与TI以及EX与TI之间相互影响强度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发生变化,本文建立确定性变参数模型,充分考察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也即随着TI值的变化)IM与TI以及EX与TI之间影响强度的变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产业、贸易政策的建议。
3.3 数据平稳性检验
为便于进行数据处理本文忽略TI值的百分号也即将TI值放大一百倍,同时对1978-2011年的产业结构升级程度、进口贸易额IM和出口贸易额EX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并记为LNTI、LNIM和LNEX,逐个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三列数据的ADF检验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不能拒绝零假设,所以LNTI、LNIM和LNEX是非平稳的。
4.结论
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三大需求同步回落,中国对外贸易应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转变成本优势为综合优势来提高我国的外贸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实力。
4.1 进出口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相关
从上面的相关度分析,进出口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并且出口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大。我国应该积极促进对外贸易,提高外贸质量,全面提升出口的质量和效益,探索建立符合开放型经济特点的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和机制,继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营造和谐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2 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外贸发展
经济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的弊端正在显现,加快国内产业布局是应对外贸滑坡的关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二是要加快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创造条件让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地向中高端制造业、高附加值的领域发展,鼓励中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加快东中西对接及新兴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4.3 积极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外贸方式
我国外贸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土地、资源成本优势明显,但技术进步和创新贡献率较低,一味地追求比较优势不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和创新,使我国产业结构固化在中低端水平。政府应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视科技和人力资本,努力寻求外贸企业、经济产业和政府的联动机制,从而促使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环境。